患者曾某某,女,77岁,患者因“反复右上腹部疼痛伴纳差1+年再发加重2天,于2023年1月25日慕名来我院,经详细检查:血清淀粉样蛋白70.32mg/l↑,肝肾功能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385.00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59.00U/L↑,总胆红素47.80umol/L↑,直接胆红素33.00umol/L↑,间接胆红素15.00umol/L↑,总胆汁酸176.40umol/L↑,乳酸脱氢酶267.00U/L↑,降钙素原1.04pg/ml↑,空腹血糖6.81mmol/L↑,红细胞沉降率测定仪器法28mm/h↑。诊断为:1、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胆总管结石;3、胆囊切除术后状态;4、幽门螺杆菌感染。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属于临床上严重的疾病,在短时间内就可能造成感染性休克,会引发患者生命危险。完善相关术前检查由翟德华院长亲自主刀急诊在全麻下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中切开胆总管大量脓液流出。术后治疗及医护团队和其家人的精心护理下患者已顺利康复出院。
B超检查
术中取出结石图片及脓性胆汁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由于胆管梗阻和细菌感染,胆管内压升高,肝脏胆血屏障受损,大量细菌和毒素进入血循环,造成以肝胆系统病损为主,合并多器官损害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是急性胆管炎的严重表现形式。是良性胆道疾病最主要、最直接的死亡原因。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因 在我国,最常见的原因是肝内外胆管结石,其次为胆道寄生虫和胆管狭窄。在国外,恶性肿瘤、胆道良性病变引起狭窄、先天性胆道解剖异常、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较常见。近年随着手术及介入治疗的增加,由胆肠吻合口狭窄、PTC、ERCP、置放内支架等引起者逐渐增多。 临床表现 男女发病比例接近,青壮年多见。多数病人有反复胆道感染病史和(或)胆道手术史。本病除有急性胆管炎的Charcot三联征(腹痛、寒战、高热与黄疸)外,还有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表现,称为Reynolds五联征(腹痛、寒战、高热与黄疸、休克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 本病发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可分为肝外梗阻和肝内梗阻两种,肝外梗阻腹痛.寒战高热、黄疸均较明显,肝内梗阻则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可有腹痛,黄痘较轻。常伴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神情淡漠、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合并休克可表现为烦躁不安、谵妄等。体格检查体温常呈弛张热或持续升高达39~40°C以上,脉搏快而弱,血压降低。嘴唇发绀,指甲床青紫,全身皮肤可能有出血点和皮下瘀斑。剑突下或右上腹有压痛,可有腹膜刺激征。肝常肿大并有压痛和叩击痛。胆总管梗阻者胆囊肿大。 检查方式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胞浆内可出现中毒颗粒。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动脉血气分析可有PaO2下降、氧饱和度降低。常见有代谢性酸中毒及缺水、低钠血症等电解质紊乱。 影像学检查:应根据病情选择简单、实用、方便的检查方法。超声可在床边进行,能及时了解胆道梗阻部位、肝内外胆管扩张情况及病变性质,对诊断很有帮助。如病情稳定,可行CT或MRCP检查。对需要同时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PTCD)或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减压者可行PTC或ERCP检查。 治疗方式 原则是立即解除胆道梗阻并引流。当胆管内压降低后,病人情况常常能暂时改善,有利于争取时间继续进一步治疗。 1.非手术治疗:既是治疗手段,又可作为手术前准备。主要包括: ①维持有效的输液通道,尽快恢复血容量,除用晶体液扩容外,应加入胶体液。 ②联合应用足量抗生素,经验治疗证明,应先选用针对革兰阴性杆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根据该抗生素的半衰期来确定使用次数和间隔时间。 ③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常见为等渗或低渗性缺水及代谢性酸中毒。 ④对症治疗如降温、使用维生素和支持治疗。 ⑤如经短时间治疗后病人仍不好转,应考虑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以提高血压、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护细胞膜和对抗细菌毒素,应用抑制炎症反应药物,吸氧纠正低氧状态。 ⑥经以上治疗病情仍未改善,应在抗休克的同时紧急行胆道引流治疗。 2.紧急胆管减压引流:只有使胆道压力降低,才有可能中止胆汁或细菌向血液的反流,阻断病情的恶化。胆道减压主要为抢救病人生命,方法力求简单有效,包括; ①胆总管切开减压、T管引流。紧急减压后,病情有可能立即趋于稳定,但对较高位置的肝内胆管梗阻,胆总管切开往往不能有效减压。如手术中发现有较大的脓肿,可一并处理;如为多发小脓肿,则只能行胆管引流。胆囊造口术常难以达到有效的引流,一般不宜采用。 ②ENBD:此手术创伤小,能有效的减低胆道内压,并能根据需要持续放置2周或更长时间。但对高位胆管梗阻引起的胆管炎引流效果不肯定。 ③PTCD:操作简单,能及时减压,对较高位胆管或非结石性阻塞效果较好,但引流管容易脱落和被结石堵塞,且需注意凝血功能。 3.后续治疗:急诊胆管减压引流一般不可能完全去除病因,如不作后续治疗,可能会反复发作。如病人一般情况恢复,宜在1 ~3个月后根据病因选择彻底的手术治疗。 如何预防 1、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有规律地进食,按时吃早餐,保持清淡的饮食习惯,少吃油腻的、煎炸的、烧烤食物。一定要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不能长期不吃早餐。 2、保持适当的运动。可适当锻炼身体,促进胆汁的排泄。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胆管反复发炎跟寄生虫有很大的关系,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远离寄生虫感染的因素。 胆囊、胆道的结石就像一颗颗"地雷",特别是胆囊小结石,容易排到胆总管内形成胆总管梗阻,应尽早排除。对上腹部不适的,要定期进行肝胆超声检查,明确有无胆囊或胆管结石。化脓性胆管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疾病,预防是关键,出现症状及时诊断、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
原文阅读: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